欢迎访问太原地方网  今天是 2024年05月05日 星期天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随笔 | 九科不到300分引发的思考

一个比较熟的老师分享了他的一个高一学生的情况,引起了我们老师的热烈讨论。挺有代表性的一个例子,我觉得挺值得分享给大家,情况是这样子的:

A同学中考成绩未如理想,没有通过填报志愿被录取,于是他父母权衡后打算走出国路线,所以找了一所有国际部的学校。一个月后,A同学表示不适应国际课程,不想读国际部,于是他父母给他找了某广州市内某民办学校的国内高考课程插班就读——不要问为什么没录取都可以读,这不是重点,因为只要有钞能力以及不挑学校,没啥不可以的。

然后最近不是期中考嘛,这个学生九科加起来不到300分,减去最高分的英语,其他八科不到200分,化学得分没上20,物理得分没上双。如果只是这样,那也可以勉强解释为就是成绩差或者偏科,但是当我看到语文没上20分的时候,我就知道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了。

众所周知,不读书的学渣和学霸乃至普通学生之间,差距最小的就是语文,因为作为母语你不存在看不懂题,写了九年作文,把格子填满都不止这个分数。当一个学生语文考10+分的时候,去讨论什么上课、效率、知识点、预习、复习、作业、补课内容啥的已经没有意义了。

问题更应该是下面这些:

1、为什么这个学生(家长)会选择国际方向,选择后又迅速后悔,转而回到国内?

本身中考成绩一般,又不想读中职,不想复读,家里有这个条件,那么选国际方向换条赛道是合理的。但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个月后这个决定又被迅速推翻呢?

2、他在课程落下一个月后才重新开始读普高,是否合适的选择?

本身底子一般,又缺了最关键的头一个月的课程,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回到普高,要跟得上真是“难于上青天”,事实也是如此。假如真的想好了回到普高的路,我觉得最好的方案是复读再考。然而显然,复读不是他们的一个选项。

3、如上所述,哪怕成绩不行,文科成绩断然不至于如此,那么必然是有其他因素导致这个情况,那是什么情况?

恐怕心理上的问题会更多。当然,导致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因为不熟悉,我们也不能妄下判断。

上述问题针对的是这个学生,答案固然是没有的。这个例子或许比较阶段,但我们更多的是以小见大,讨论我们耳闻或者目见的一些家长和孩子的情况。

下面这两种情况,或许也值得部分当局者迷的家长思考一下。

1、这个学生的家长,是一所知名大学的老师。很多时候,父母社会地位较高,或者钞能力较强,往往对子女有更高的期待,或者说难以容忍孩子平庸,信奉“虎父无犬子”之说——毕竟有了“犬子”,那不就反证为父“不虎”了吗?

于是,升学过程中用人脉和金钱为孩子谋一所超出其当前能力水平的学校便很能够理解。

2、另外一类家长,不是“虎父”,但出于望子成龙的心态,习惯性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希望掌控一切,希望孩子的所有发展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比如择校、比如选科、比如补课、乃至兴趣爱好、交友等等,莫不如此。

上述两类情况,出发点不同,但对孩子造成的影响类似。这样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往往是没有话语权的,他们可能有想法,但偏离了家长的预期,便会被迅速否决,或者打压。

久而久之,学生很可能会在父母面前表现习惯性地沉默,因为他们内心会觉得有意见也没用,反正说了你也不听,变得“一切行动听指挥”

以致于,你问他有什么目标,想读什么学校,哪一科觉得不行要补,想去哪里补,选科选什么,专业选什么,志愿怎么填……通通没意见

还有一部分学生,直接就叛逆了起来。毕竟人不是没想法,只是不敢表露。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等大了点接触的资讯和人多了,新世界的大门总有一天会打开的。很容易发展成,你让我向东我偏往西——哪怕我知道往西是错的。

所以,一个学生在初中、高中的年纪,依然能够和父母畅通无阻地交流能够畅谈自己的遇到的问题,分享对很多事物的观点,展望自己未来的方向和道路,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如果你的孩子是这样的,那么恭喜你。

你可能会收,我孩子是这样但成绩很差又用什么用呢?但我看到的是,这样的孩子,就很少成绩很差的。退一万步,即便成绩不好,即便去读中职,他有自己的方向,愿意去学并且学得开心,不比文中的这种情况更好?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太原地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